首页 > 相关新闻
药品GMP复认证开考:软件考核是关键

药品GMP复认证开考:软件考核是关键
 
国内一些中小型药企在生产上不大重视软件管理,这些未具备软件管理条件的药企要想通过GMP复认证,必须对人员重新进行培训甚至重新招聘人才,人力、财力的投入对它们将是不小的压力。 

    背景资料<<< 

    对于众多药企而言,GMP复认证“大考”才刚刚拉开序幕—— 

    2003~2004年间,正值药品生产企业冲刺GMP认证的高峰,很多企业都在这一时期内顺利通过认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凡已通过GMP验收的剂型、项目,满5年必须进行复认证。5年之期渐近,药企即将迎来监管部门新一轮的GMP复检考核。 

    据不完全统计,今明两年,预计将有超过2000家药企的GMP车间需要进行复认证。而GMP检查认证标准的提高(修订后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生产企业提供了复认证的标准和参照。《医药经济报》记者了解到,现阶段,药企正纷纷加紧相关咨询和内部改造工作,以适应GMP新标准的各项要求。 

    5年之期:软件考核是关键 

    修订后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明确提出,GMP新标准的明显特点是加强了对企业软件的监督检查,严格和细化了对企业人员配置、质量控制、物料采购、文件管理等软件方面的检查项目。有业内人士评论说,那些只重视厂房、设备等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的企业(特别是药品质量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将难以通过复认证。 

    据悉,近日江苏省GMP认证检查专家组对江苏康缘药业进行了复检。该企业GMP复查工作小组负责人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此次复认证的检查重点和检查方式较以往均有重大变化,对于检查标准等方面的要求更严格,更加重视企业的软件管理,对质量保证体系的预防性和有效性更为关注。“专家组首先会随机抽查产品的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及指纹图谱,并向相关人员询问该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有关细节。”这位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此次复检过后,康缘药业的五大产品剂型顺利通过了复认证,但目前国内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它们能否在各方面均达到GMP新标准,并在首轮复认证高潮到来时顺利过关,还是个未知数。 

    在采访中,按照GMP新标准进行改造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是药企最为关心的问题。新华制药质量总监窦学杰告诉记者,为满足复认证要求,企业可能需要投入800万~1000万元的资金。国内一些中小型药企在生产上一般不大重视软件管理,这些未具备软件管理条件的药企要想通过复认证,必须对人员重新培训甚至重新招聘人才,人力、财力的投入对它们将是不小的压力。而目前,相当一部分须在2008年进行复认证的药企表示具体的投入数额还无法估算。 

    总的来说,GMP新标准的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较之前更为严格了。比如按照原标准,如果认证检查发现严重缺陷少于3项,可以限期企业整改后通过认证,但新标准规定,“如有严重缺陷,将不予通过认证”。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在软件管理等环节不符合新标准的要求,极有可能在复认证中被“否决”。 

    “大考”在即:参数变更成隐忧 

    相比中小型企业对软件管理环节的忧虑,大型制药企业更关注的是GMP新标准强调的“企业实施GMP必须与药品注册文件相匹配,企业生产原料药或制剂必须按照注册批准的生产工艺和处方组织生产”。换而言之,如果药企现行的生产工艺各项参数不符合注册文件的参数,很有可能在复认证过程中被“一项否决”。 

    对此,窦学杰表示,2008年6月,新华制药有十几个品种(包括头孢类、胶囊和片剂等)的GMP证书到期,目前,他们已启动复认证材料的准备工作。让他心存疑虑的是,由于新华制药与诸多跨国药企有合作项目,因此他们的GMP管理基本是按照美国FDA的标准来做的,在实际生产中,有些工艺参数比5年前注册时的标准有所提高。“类似这样的情况,在GMP复认证时应如何处理?如果如实上报实际生产参数,显然不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如果按照原注册数据上报,又与实际生产不相符,因此,这个尺度比较难把握。” 

    丽珠医药集团副总裁陶德胜也有类似的担忧。他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随着硬件和技术的改进,以前的工艺、技术参数有了提高,GMP复检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给相关参数划定清晰的界线,让药企有充足的时间处理工艺变更后新的参数。“例如,企业可以补充做相关安全性评价,开展药理或者临床小样本试验,验证按照新的参数生产的产品是否比原参数条件下的产品更具安全性和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记者了解到,企业实际生产的参数与注册材料有出入,这在业内普遍存在。但如果要求企业重新做安全性评价等试验,毫无疑问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因此,陶德胜认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这项工作。“具备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会真正投入并认真做,其在品种的选择上也会有所权衡。那些不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品种,企业很可能就难以顾及了。”陶德胜坦言。 

    “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的GMP管理并不将重点放在药企的具体生产上,注重的是药企的生产管理。我个人认为,企业是否具备质控体系、质控体系能否有效运转、产品质量是否合格、验证时具体的工艺和技术参数是否达到法定工艺要求等固然很重要,但GMP复认证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上。”云南某大型药企下属企业的质量技术总监如是表示。 

    声音<<< 

    ◆我们对GMP新标准的实施表示欢迎,并认为这将对保障药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整个制药行业实施GMP新标准之后,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药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了,制药业的利润再次被摊薄。 

    ——丽珠医药集团副总裁陶德胜 

    ◆对国内药企而言,成本和价格这两大因素是最不容易确定的。希望有关部门在今后的药品定价或药品招标过程中,能考虑到企业产生成本提高这一层面的问题。 

    ——昆明贝克诺顿制药公司总经理戴晓畅 

    ◆复认证在即,制药业的集体呼声至少折射出两个事实:其一,有社会责任感的药企始终严格依法生产,但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譬如在各地的药品招标中)可能并不比未满足复认证标准的企业更具优势;其二,在医药行业的调整期内,针对生产、流通和研发等各环节带来巨大影响的强政一一出台,在此之中,制药企业承担了更多的义务,但还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权利。企业在药品定价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依然处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