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近日,国务院总理在浙江台州主持召开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座谈会,十几位企业家踊跃发言,谈了对形势的看法和建议。 据悉,在会上,中国医药企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胡季强,就医药行业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向总理作了汇报。其中提到一点: “中国市场没有培育出中国药品进入世界药物100强,却让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继续以专利药的高价格销售,助力其进入了100强。同一种药,国内已经有了仿制药,但在公立医院招标采购中,这些过专利的原研药的中标价格是国产仿制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中国药企来说非常不公平。” ▍国家带量采购,马上来了 这让笔者联想到即将开启的国家医保局主导的11城市试点联合采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带量采购,这应该是近期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 根据此前网传的国家药品带量采购会议纪要,时间节点安排为: (1)发布带量集采公告(本月中秋节后国庆前) (2)投标资料准备(约2周左右) (3)申报价格和议价(10月中旬约1天,上午报价下午议价开标) (4)结果公示(10月底,公示后签订合同) (5)落地执行(12月30日前,按试点城市实际情况,各省有不同) 虽然,国家带量采购公告正式发布铁定是在国庆假期之后了,但是从种种迹象来看,延迟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相关药企应当密切关注,时刻准备着。 ▍原研药,面临最大危机 即将开展的11城市试点联合采购,是由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主导,作为集采购权、定价权和支付权于一身的“超级买方”,医保局在后续集采和医保支付的执行过程中,主导能力会更加凸显。 推进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带量采购降价,就是医保局首要发力方向。虽说是针对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但是很多人认为,原研才是面临最大的危机,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可能在带量采购中获得六成以上市场,部分原研药市场将迎来巨变。 挤压原研药市场,降低原研药价格,这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做法。国际上的普遍情况均是原研药在专利过期后,都会遭遇“专利悬崖”。而在中国市场,却是胡季强所说的这种状况,“过专利的原研药的中标价格是国产仿制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据光大证券分析,带量采购将加速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参考上海第三批 GPO 中标的结果,带量采购将加速进口替代。 上海第三批GPO共公布了19个品种的中标情况,其中有17个由内资企业中标,12个直接挤掉外资企业,原研药将主要着眼于剩下的50%市场。 上海第三批 GPO进口替代情况: 而本次11个试点城市的带量采购,60~70%的市场被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所瓜分,留给原研药的,只有30~40%的市场。 据统计,国内原研药价格普遍是仿制药的2倍以上,若要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比拼,可能至少需要降价70%才会中标。在如此的降价压力下,原研药可能将如上海GPO一样,主要着眼于剩下的30~40%市场。 但是,在这个市场中,原研药必须与国家带量采购没有中标的药品、未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一同PK争夺市场,采购方式是由各医疗机构采购省标的其他中标、挂网品种。 更重要的是,本次带量采购有可能延伸至全国。网传会议纪要中提到,“带量采购中标产品要充分做好全国价格统一的心理,非试点带量省份应该会对带量集采中标产品优先采购”。 在这种情况下,原研药的压力就更大了。随着竞争的日益白日化,进口替代将继续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