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医药行业面临的国内问题和国际市场挑战形式较为严峻。国内方面,中医药行业面临中药质量安全、中医人才匮乏、创新力不足等主要问题。在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方面,中医药系统缺乏标准化建设、面临地区差异、推广使用还受其他国家的限制。
《慧科5月医药行业传播分析报告》出炉,本期监测时间段为2017年5月1日至5月31日,监测包括跨国药企、合资药企、国内药企在内的92家医药企业相关新闻。
监测期内,共监测到医药行业新闻38,461篇。政策背景方面,医改、中药行业创新和多样化医疗服务这个主题贯穿整月,本周小编为您呈上5月中医药行业热点政策分析报告,分析中医药行业面临的问题,并给予对策建议。
重大政策背景
2017年5月12日,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更加协同、高效、开放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解决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促进中药工业绿色智能升级。
中医药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具有引领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但我国中医药行业面临的国内问题和国际市场挑战形式十分严峻。
面临问题及挑战分析
国内方面,中医药行业面临中药质量安全、中医人才匮乏、创新力不足等主要问题。
中药质量安全
中药材市场乱象的症结在于,这种集市化的交易只解决了部分问题,中药材的种植、仓储没人管,中药材生产流通的上游链条没有连起来。中药的质量安全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质量正成为制约我国中药材乃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症结之一。
中医人才匮乏
中医被边缘化的症结主要在于其社会效率,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医体制不能像西医一样培养大批量可进入临床的医学人才,现行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中医师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跟不上社会效率的需求。中医并不适合目前这样大批量培养方式。
创新力不足
一方面是中药创新动力不足,有实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够,中药科研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中药在医院不被重视,不被尊重,中药与西药往往被对立起来,往往非此即彼。实际上中药的科研发展也可借鉴西药的科学方法论去研究进步。
在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方面,中医药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中医药系统缺乏标准化建设
中医药的标准体系还未与国际接轨,缺乏标准化建设。
中成药和西药临床评价体系不一样,西医讲求细节,惯于用西医的思维来衡量中医,一切都想量化,而中医恰恰讲求“整体观念”,缺乏健全完善的统计学分析体系。这种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制约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中医药面临地区差异
不同国家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医疗需求、文化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中医药如何因地制宜、融入当地百姓生活仍然面临很大考验。
例如,由于文化背景及习惯,中国人从小就知道树叶、虫草、矿石可以入药,但中药输出到国外后,许多外国人看到这样的中药,感觉难以接受和下咽。
推广使用受其他国家限制
其他国家地区提高中药产品准入门槛,使中药推广和使用受限。
高门槛的技术和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西方市场设置了巨大的屏障,各国政府不断地通过用药或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强对进口传统药品或食品的管理,制订或提高相关的技术要求,使中药的推广和使用受到诸多的限制。
对策及建议
面对当前中医药行业面临的国内外问题,相关企业和机构需共同朝着人才培养、创新力、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努力。
培养全方位中医药人才
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要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主体,既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医学科学诊断技术,取西医药之长补中医药之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患者服务。
利用科技提高研发能力
提高中药资源保障水平和新药研发能力。投入人力和资源攻克技术难题,培育药物品种;突破中药新药发现、制剂、安全性评价等瓶颈问题;研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制药装备,促进中药工业绿色智能升级。
制定标准化现代化规范性文件
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材质量及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为中药饮片提供优质原料。
加强与海外国家的中医药沟通与交流
加强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向他们介绍普及中医药的疗效。尽可能用现代的医学手段对中医成果进行分析,以便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加强外界对中医的理解和接受。
本期小结
随着《“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系列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部署出台,国家对中医药行业提出了多项重点任务。慧科提醒:中医药行业将迎来规范性、创新性改革阶段,相关企业需注意中医药行业政策以及新闻动向,及时而准确地作出正确的市场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