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云南医药工业态势良好 增速回升较好水平

今年1-3月,云南省医药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8亿元,同比增长24.6%,在15个工业大类中位列第2名,仅次于汽车制造业,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4.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31亿元,同比增长32.9%,医药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增速回升到近年来较好水平。

  各项指标优良

  统计数字显示,一季度,云南省医药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58亿元,同比增长31.7%,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22.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药累计产出980.29吨,中成药累计产出11343.54吨,分别增长329.8%和14.7%。

  投资持续增长,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3亿元,同比增长15.1%,比全省工业投资高25.5个百分点。

  目前,结构转型升级已进入关键期,因此,云南省医药工业面临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行业管理新规,涉及行业发展的诸多方面,微观层面着重强调提高产品质量,宏观层面则加速优胜劣汰、重塑格局。

  同时,顶层设计持续发酵,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愈加明朗,靠什么生存和如何发展将成为今年和以后几年云南省医药工业企业思考的主基调。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全面推进,90%以上的医药工业企业将受到冲击。按照业内估算,一个品种的评价成本约在600万元。中小医药工业企业本身实力较弱,难以承受高昂的评价成本;对于大企业而言,由于涉及的品种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评价成本同样难以承受。

  同时,原料药、中间体、中药材短缺导致的价格上升,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也间接增加了产业链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

  今年2月23日,人社部正式下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此次目录调整新增药品339个,增幅15%,其中西药1297个,中成药1338个。

  其中,云南省重点扶持的以三七为原料的血塞通软胶囊、血塞通片、血塞通颗粒、灯银脑通胶囊等均被纳入目录,但在医保目录“备注”栏中增加了支付范围限制——限定二级以上医院支付,对云南省三七产业打击较大。

  此外,关键共性技术欠缺,成为制约云南省医药工业特别是化学药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制剂工艺发展滞后,新型制剂技术落后,药用辅料和先进制药装备尚未形成规模,生产过程控制技术薄弱等。

  同时,还存在工业企业创新力量和创新动力不足,协同创新意识淡薄,优势资源深度开发还处于较低水平,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模式相对封闭、成果转化渠道不通畅等瓶颈。

  多管齐下布局

  为推进行业结构转型升级,云南省将紧紧围绕《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和《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展主线,结合《云南省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方案》,引导企业主动应对行业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支持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等工作的政策措施。

  未来,云南省发展医药工业的工作重点包括强化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打造全产业链创新体系为目标,抓牢创新发展。

  围绕增加优势品种、提升核心品质、培育重点品牌三条主线,加大企业创新产品创建生产线创出新品牌支持力度。围绕科研平台建设、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运行等方面扎实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开展工业创新活动。

  根据规划,在制定及调整云南省医保目录时,取消三七皂苷口服制剂(血塞通软胶囊、血塞通颗粒、血塞通片)及灯银脑通胶囊的限制。取消血塞通注射制剂“限二级以上医院”支付范围的限制,以保障广大基层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及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目前,《云南重要道地药材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关键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项目》已经列入云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并按计划展开相关工作,有关单位开展了《破壁饮片加工关键技术、质量标准研究及生产示范项目》的相关工作。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中药(民族药)单方颗粒饮片和破壁颗粒饮片实施产业落地,促进云南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除此以外,还要将云南省医药工业企业全部纳入统计监测范围,并定期发布医药工业监测报告。行业主管部门在用好国家医药工业统计制度已有数据的同时,努力配合省内统计制度顺利推行,挖掘更多数据价值,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切实和准确的运行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