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中药材价格一路向下 呼吁发展订单农业

2014上半年已告结束。这半年,中药材市场一路向下调整,行情持续低迷。中药材天地网监测数据也反映出同样的情况——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综合200)连续6个月走低。日前更有媒体报道,多地药材价格出现周期性暴跌。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综合200)月指数今年从2600点以上回落到2500点,但也比2012年行情启动时的2200点高出不少,眼下的低迷属药材市场正常波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信息中心副主任、中药材天地网副总裁贾海彬更坦言,目前的中药材价格跌幅比行业预测的要缓和许多。
 
  大宗药材供大于求
 
  “药材价格变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供需变化。”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此轮价格下调,是由于权重较大的药材过去几年种植面积扩增,很多大宗中药材品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特别是过去2~3年维持的高价行情,刺激各产区大面积发展药材种植。
 
  “这一情况在三七上体现最为明显。”前述分析人士指出,前两年三七价格翻倍上涨,刺激了药农种植积极性,因而种植面积扩增较快,致使目前三七产区与市场存货量充裕,市场多以小批量货源走动为主,行情依然疲软运行。业内预期该品供应量将持续增多,预计后市还将持续低迷。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药材市场价格走低的甘肃,也反馈出类似情况。甘肃省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方面表示,地产中药材市场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正是中药材市场交易清淡及多数药材产量持续增加。截至今年5月,甘肃省党参、当归、黄芪等8种主要地产中药材市场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9.7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13元,降幅达49.22%。
 
  “预计中药材大宗品种价格还会下降,但估计不会到2000点以下。”贾海彬分析称,农村用工成本提高、药粮比差距缩小等因素使总体行情下行时保持平缓态势。
 
  呼吁发展订单农业
 
  除药材种植面积扩增过快,导致多种药材生产过剩以外,下游产业环境的影响及成本压力的传导也在影响着药材价格。
 
  不少医药生产企业为了应对成本上涨,保障原材料供应,纷纷投资建自有GAP基地,保障自身用药需求。如浙江维康此前就透露,2011~2015年期间在莲都、景宁、遂昌等地要建成金银花、益母草等符合GAP标准要求的规范化种植基地;白云山和黄不久前也表示,未来3年预计将斥资10亿元将板蓝根、丹参等GAP药材种植基地面积扩大1倍,为产品生产提供充足的道地原材料。
 
  “中成药降价风声、招标带来成本增加、新版GMP促使设备更新换代等压力,迫使企业改变中药材的采购策略,以联合采购、大规模GAP种植等办法降低企业成本。”华南一中成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坦言,由于目前中药材生产没有组织和计划,种植开发都处于无序状态,而这一资源又有生长周期长、地源性依赖等特殊性,其产量、质量、价格都直接影响中成药企业的发展。
 
  有中成药企业采购部门人士透露,现在普遍对所需要的大宗药材选择在地道产地或主产区建立基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或种植大户发展订单生产,进行产地对接储备;对常用药材则在市场情报分析的支持下“地位备货,适时购进”;小品种药材则按需求采购,以满足生产需求为准则。
 
  业内人士指出,药品生产企业对上游的介入,特别是自建GAP基地,稳定了部分产品的供应,也使价格波动变得更为平缓。同时,药企直接从产地采购药材的增多,使药品市场大货销售量明显下降,加之此前主管部门对药材市场的整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体成交量。
 
  为此,贾海彬建议,主管部门可考虑出台措施政策,鼓励药农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中成药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