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2013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2013年,我国医药外贸增长速度继续放缓,同比增长率为10.27%。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在我国医药外贸中举足轻重的西药类商品进出口额为511.65亿美元,占比从2010年的63%持续收窄至57%。在这一年中,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额为287.0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3.21%;西药类商品进口额为22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6%;进口和出口增幅均创下近4年来的最低,较医药整体进口和出口同比增长率均分别减少约3.5个百分点;西药类商品贸易顺差继续收窄19.05%,金额为62.48亿美元。
 
  近年来,西药出口的高速增长一直是维持我国医药商品出口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但自2013年以来,国家对原料药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再加上外需疲软、国际市场对中国新兴医药产业的打压,以及欧美对从我国进口医药的监管日趋严格,我国西药出口贸易遭遇寒冬。
 
  出口量升价跌
 
  2013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数量为724.5万吨,同比增长7.12%,延续了近年来的出口数量增长势头;出口均价则出现了3.65%的同比跌幅,是2010年以来出现的首次下跌,这充分反映出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月度数据来看,2月份和9~10月份为我国西药出口的两个低谷。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出口增速降到谷底,为-1.17%;出口额也为全年月度最低,仅19.71亿美元。9月份,西药出口数量出现全年唯一一次负增长,造成该月出口额同比减少4.58%。10月份,西药出口数量的反弹受到出口均价下跌的拖累,并未能带动出口额的增长,该月出口额仅同比微增0.01%。从全年来看,仅1月份和11月份西药出口均价有2%左右的同比上扬,其余月份均为下跌态势,跌幅从0.4%到9.5%不等。
 
  2013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对传统市场的出口依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其中,对亚欧两大洲的出口占据我国西药总出口额的71%,但出口增速的放缓成为西药出口的拖累,出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仅为4.99%和2.1%;对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表现更差,同比分别下降1.29%和9.45%;对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增速相对较快,分别为8.46%和9.17%,但仅34亿美元的出口规模对于挽救西药出口的整体颓势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不过这两大市场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非常值得企业关注。
 
  印度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我国西药类产品最大出口目的国,出口额达38.2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0.18%。美国则首次从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目的国榜单的榜首位置掉落,屈居第二,-0.73%的同比负增长是其被印度超过的主要原因。日本、德国、韩国、荷兰、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分居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目的国榜单中3~10名,除对巴西出口额同比增长7.05%的成绩较为优异外,对其余7国的出口增长率均低于3%,甚至为负增长。对印度、巴西出口的较高增幅和对发达国家的较低增幅说明,在产业链上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高低互补,与印度等竞争对手各有侧重。
 
  2013年,我国共有10398家企业经营西药类商品出口业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4家。经营西药类产品出口企业数量的减少,反映出当前我国医药出口低迷的现状。民营企业一直是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的主力军,其152.7亿美元的出口额占据着我国西药出口的半壁江山,6.22%的同比增长率更是维持西药出口增长的支柱。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活力减退,西药出口颓势明显,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8%和3.11%。
 
  在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企业榜单中,上海怡世翔物流有限公司、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廊坊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普瑞药业有限公司、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和浙江横店普洛进出口有限公司占据前10名,但上述10家企业出口所占比重仅为10.17%,我国西药出口集中度低的现状仍未改观。
 
  2013年西药出口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原料药出口占比依然很大,以235.98亿美元的出口额占据着西药出口82.2%的比重,比重略有下降。西成药和生化药分别出口27.11亿美元和23.97亿美元,占比仅相差1.1%。三大类别出口均表现量升价跌的形势令人担忧,原料药、西成药和生化药出口数量依次同比增长6.89%、13.79%和6.78%,出口均价则分别下跌3.98%、7%和0.61%。具体来看,仅有青霉素类原料药和制剂、头孢菌素类原料药和制剂、麻醉用原料药、激素类和维生素类制剂等几个品种的出口同比增长率超过10%;出口均价同比增幅超过10%的品种更少,原料药中的激素类、四环素类、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和西成药中的激素类、青霉素类等品种包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