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首个出炉招标结果的省份,青海省基药招标备受关注。
青海省12月23日公布的基本药物招标结果显示,外资原研药多以第一质量层次药品得以高价中标。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资药企超国民待遇仍在继续。
此外,记者大致梳理发现,此次中标价格降幅有限,业内人士认为,温和降价或成未来趋势。
原研药位列“第一质量层次”
青海省此前发布的招标规则将药品划分为3个质量层次,专利药、原研药和新药为第一质量层次,第二质量层次为单独定价药品、国家保密处方中成药,新版GMP药品等品种;第三质量层次的药品则为普通GMP药品。
在这一招标规则下,外资药企产品多以较高价格作为第一质量层次药品中标,国产仿制药大多作为第二、第三质量层次的药品中标。
招标结果显示,在共计128个被划分为第一质量层次的药品中,由国产厂家生产的不到10%,其他均由外资药企中标。
对比中标价格,《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国产仿制药和外资原研药之间差距明显。
以规格为50毫克的注射用奥沙利铂冻干粉针剂为例,第一质量层次的赛诺菲和第二质量层次的杭州中美华东制药、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奥赛康药业、南京制药厂生产的产品价格差距较大(详见表格)。
一位参与投标的药企人士对记者表示,青海省第一个公布基本药物招标结果,会成为其他省份的参考。将外资原研药归为第一质量层次的药品,和“一品双规”没有什么区别,缺少竞争的外资药高价中标是必然。
所谓的“一品双规”,指的是同一种药品同剂型的医院只能采购两个规格,如果同一个品种有外资和国产多个企业中标,医院会采购一种外资药和一种国产药。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爆发后,取消原研药的“超国民待遇”一直是业内的期待。中国药促会执行主任宋瑞霖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外资药和国内仿制药之间存在质量差异,但也有很多药企的产品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的认证,应一视同仁,不能单纯以出身来进行质量划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青海省此次招标中,多数外资高价药被限制为二级或二级医院以上使用。
温和降价或成药品招标风潮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介绍说,2009年以来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浏览发现,青海省此次药品招标降价较为温和,药品的价格降幅鲜有超过15%的。
在此前发布的招标文件中,青海省药品的最高限价参照陕西、甘肃、新疆、贵州4省份最新一轮中标价及该省前一周期中标价,在同一质量类型范围内,取所有投标企业中标价的中间价。另外,若无上述5省份中标价的,则在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的基础上,按照质量层次的不同,分别下调20%、25%、35%作为限价;另外,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下调35%作为限价。
记者浏览招标结果发现,药品中标价格和最高零售价差距并不是特别大。记者随机抽取几款药品进行对比,在第一质量层次中,拜耳医药生产的规格为每盒30片、每片50毫克的阿卡波糖片素片(普通片)最高零售价为72元,中标价格为64.33元,降价幅度为10.65%;第二质量层次药品中,由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400片每盒、每片0.5克的安乃近片,最高零售价为20元,中标价格为18元,降价幅度为11.11%;第三质量层次中,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50毫升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袋最高零售价为3.5元,中标价为3元。
药业资深专家边晨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最高零售价参考的是招标之后的价格,降价又一直是招标的主题,经过历次降价后,药品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了,不可能再出现太大的降幅。
据了解,在上一轮基本药物招标中,“唯低价”的安徽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这对医药行业整体利润产生了影响。据证券时报网今年10月报道,医药制药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的月度峰值由43%下降至22%.药企开始停产部分无利润产品,导致一些常见病种治疗药物的紧缺,西地兰、鱼精蛋白、他巴唑等廉价救命药告急频现报端。
边晨光认为,降价仍是招标趋势,温和降价或将成为主流。近日,山东省公布了基本药物招标入围品种,不少独家品种入围,由于质量在招标中被给予了较高的分值,山东省基本药物招标亦被认为降幅将不会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