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物价局公布了第三批廉价药品价格,从12月2日起执行,共14个品种66个规格,中药、西药各7个品种。此前的5月和9月,该省第一、第二批35种廉价药已率先执行“保护价”。至此,《江苏省廉价药品目录》内的价格制定基本完成。
记者了解到,此次公布的廉价药包括珍菊降压片、妇炎平胶囊、维C银翘片、丹参片、健胃消食片等常见药物。据悉,7种西药品种均维持原最高零售价水平,物价局对7种中药价格调整坚持了有升有降、适度扶持的原则,适当降低了维C银翘片的价格,提高了健胃消食片的价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江苏省的廉价药目录为促进形成廉价药品市场良性价格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有望自主定价
近年来,廉价药短缺已成为极富争议的社会热点话题,各地廉价药短缺事件频发。与此同时,多省(市)都在为挽救廉价药出台各种保护政策。
如上海市于2006年出台《临床紧缺药品生产供应协调工作制度》,辟出“绿色通道”鼓励企业主动恢复生产;广东省在《2011年广东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中制定了基药低价药品目录,多个品规的经典廉价药受到保护,避免“中标死”。
同时,国家发改委一直在酝酿出台低价药品目录。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发改委已将相关征求意见稿以传真形式发给各省价格主管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上月底他们已经完成反馈意见。
据悉,在发改委发给各省的相关征求意见稿的文件中,有890个品种剂型纳入低价药品清单,对这些品种,发改委计划取消原来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改为只限定日使用费用(即化药3元以下,中成药5元以下),生产企业在该范围内根据成本和市场情况自主定价,报销售地区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由此,很多企业也对自主定价都充满了憧憬。
“这样做既保护了低价药,对品牌普药生产企业也是利好。”华北地区某大型药企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原材料和人工费用都在上涨,国家药典又提高了含量标准,大的品牌药企完全按照药典标准生产,成本肯定高于国家的最高指导价。
另一上市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坦言,目前很多普药中成药的日使用费用一般在2元左右,费用维持多年不变,企业仅仅是生产成本就快要触到“天花板”了。“所以现在大家都希望国家能够让企业灵活定价。”这位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除了发改委在酝酿制定低价药品目录,不少地方已在招标中将低价药品纳入考虑范畴,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如山东将廉价药品纳入单独的采购目录;正在酝酿招标方案的山西省,也在考虑单独制定低价药品目录进行单独招标;今年11月初,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下发直接挂网目录征求意见稿,近300种廉价普药有望在资格审核通过后无需竞价,统一价格直接挂网。
需要配套支持
从目前部分省的招标实际看,如广东、甘肃两省的低价药品目录品种范围均少于发改委拟定品种,同时门槛也较高。其中,广东在今年8月公示了472种药品入选基药低价药目录,其中化药日均费用在1元以下,中成药费用在1.5元以下;甘肃省则于上月公布182个品种低价药,日使用费在3元以下。行业人士分析,发改委低价药目录能否在地方招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面对市场的翘首以盼,发改委的低价药品目录迟迟未能出台。多位产业界人士表示,目前低价药的“福利”更多体现在“保价”上,提价较为艰难。
在市场看来,进入低价药目录的品种存在一定的提价空间。然而,前述企业招标负责人指出,就算进入目录,提价的可能性不太大,目录的作用更多是为保价。
一些上市公司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某中药企业高管称,发改委对药品管理的大体思路都是降价,要提价“肯定会有很多阻碍”。另一中药企业内部人士则表示,企业对进低价药品目录的期望不是指望提价,而是能“不降价”。
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法学教研室副主任王岳认为,当前制度是否能成为解决廉价药短缺问题的有力抓手,还有待其他配套政策的跟进。
王岳曾表示,适当提高廉价药品价格,在优化招标采购机制的同时,亦需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费用。单纯从任何一个方面出台政策,都不可能达到最终的政策目标,物价部门的政策必须有卫生部门的政策配合,患者才能真正受惠。
针对质优价廉药品供应现状,业内专家指出,一方面要从确保企业合理利益方面考虑,确保企业有积极性生产;另一方面,从确保医院、医生合理利益方面考虑,确保医院和医生都能积极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