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重磅专利药到期 跨国药企研发方式转变

《制药经理人》公布了2012年全球前50大制药公司排名,排名前10位的企业分别是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默沙东(Merck)、赛诺菲(Sanofi)、罗氏(Roche)、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阿斯利康(AstraZeneca)、强生(Johnson . Johnson)、雅培(Abbott)、礼来(Eli Lilly),前10大药厂的排名相对稳定,与2011年保持一致。
    由于专利药到期等因素的影响,跨国药企尤其是前十大药企的研发费用有所下降,但跨国药企的研发投入仍然很高,全球前50大制药公司2012年研发费用总计超过1000亿美元,占销售额的18%。

    由表一可知,大多数跨国药企尤其是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重较高,大部分在15%以上,礼来、罗氏、强生、安进、百时美-施贵宝等都超过20%,美国百健艾迪和美国森林实验室更高达30%以上。日本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较高,几乎都在20%以上。

    仿制药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重普遍较低,著名的仿制药企业梯瓦7.26%,迈兰5.81%,阿特维斯8.52%,都没有超过10%。

    2011年,全球药物销售额前10位企业研发费用合计超过656亿美元,其中辉瑞和诺华研发费用均超91亿美元。除了第10位的雅培外,其它9大企业研发费用均超50亿元。2012年,全球药物销售额前10位企业研发费用合计609亿美元,较2011年下降47亿美元。

    前十大跨国药企研发费用下降主要是受重磅专利药到期到期影响。辉瑞由于立普妥失去专利保护,首席执行官艾-理德2011年宣布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其中包括关闭实验室,削减研发支出,以抵消专利到期的压力。辉瑞2012年研发费用为70.46亿美元,比2011下降超过20亿美元。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由15.79%下降至14.86%。

    在过去几年中,医药企业尤其是跨国药企,大规模地削减其研发团队已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在品牌产品专利到期、新药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在努力寻求更快、更节省的研发途径,来弥补自身研发能力后劲不足的有效对策。

    而全球制药企业研发效率的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使得全球制药业创新的图景正发生巨变。根据美国医药制造商协会统计,1980-2012年,其成员企业药物研发投入从20亿美元增长到494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25倍。跨国巨头们都在寻求应对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药物研发从自主研发的制药公司模式转变成合作研发的医药网络模式;或通过收购获得有市场潜力的新药,同时降低自身研发成本;或通过许可获得其他公司发现的新化合物,而不是完全依靠本公司自己内部开发。

    在产品战略方面,多数跨国药企选择了强强合作的方式,如在糖尿病领域,阿斯利康牵手施贵宝,赛诺菲和武田合作等。对此,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医学沟通顾问窦学文表示:“由于难以预见在研产品的成功几率,相关风险可以在合作后由双方共同承担,从而减少单一公司承担单一产品的风险成本。”

    诸如此类,种种迹象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同一个事实,即专利到期,后续产品接力不上,跨国药企正忙于应付由此造成的损失。但这些并没有波及到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研发费用的相对廉价,跨国药企在中国不仅没有裁员,反而保持一路高歌猛进的态势,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垦力度。与此同时,不少跨国药企还将研发中心、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如“辉瑞+海正”、“默沙东+先声”式的联姻等,以此推进本土化进程。